梁任公先生演说记 (梁启超演讲,周恩来笔录)

梁任公[1]先生演说记[2]
(一九一七年二月二十八日)
任公先生(吾国舆论界泰斗,亦近代文豪也)

上月三十一日应校长张先生之请,来莅吾校。阖校师生特开欢迎会于礼堂,丐[3]其教言。先生慨然登坛演讲。历时约一钟有半,气度雍容,言若金玉石[4],入人脑海。笔之于簿,退而记之,约四千余言。惜余不文[5],未克[6]以生花之笔[7]达先生之妙谛也,达意焉耳[8]。阅者苟深思之,寝馈[9]其中,倘亦他山之助[10]乎?[11]记者识诸君乎。

启超今日值此良机,得来吾向往多年之学校,与诸君相聚一堂,荣幸之至。当二年前,鄙人旅居津门时[12],即希令子弟来斯学校[13],并期一莅参观,以得悉贵校详情,而与学校方面多所联络。盖国中兴学多年[14],明效尚未大著。使全国学校悉能如南开之负盛名,则诚中国前途之大幸。职此之故,接洽之心益为迫切。前岁之末[15],与贵校长本有宿约,嗣以政变[16],不得已南下。稍尽吾力,延搁年余。今日始达素愿[17]。情积之愈久者,相见亦愈快焉。


贵校校风之佳,不仅国内周知,即外人来参观者,亦莫不称许。考其所以致此之由,固原于职教员热心教导,能感化学生。然亦学生能以诚求学,遂成此不朽之名。国内日益推崇,外人因之赞许。而造之之始,固甚艰难,非草率从事,所克奏其效也。现今国内对于贵校学生,甚希望大有作为于社会,并希望贵校□□□□[18]俱长。负斯责者,是在诸君。唯今之荣誉既不易保持,而未来之责任,尤属艰于担任。且责任非一校所私有也。在贵校职教员所以趋全力以教导学生者,亦以国家一线之希望,实系诸二十世纪之新青年。使青年而无忝厥[19]责,则国事尚有希望。非然者,前途不堪设想矣。譬之一家,其子弟恶劣败坏家声,则其家虽富,终亦见其败亡。家犹国也,现今国势,以吾等执政者弱之至斯,已属有负诸君。而复使诸君担斯重任,受此忧患。换言即吾等作斯政局实使诸君艰于前进也。青年中尤以学校青年有最大希望。父兄之期其子弟重兴已败之家庭,属望之意甚殷。而吾等之视青年犹此志也。是今后国家之兴衰与否,实以诸君之能力为断。彼欧美日本之青年,其责任之重大,固无待言。然其前辈所作之功也,已如是其盛。故其力不必倍于前而责已尽,国已日兴。犹良善家庭,其父兄遗其子弟以财产,教之以善道。苟其□□[20]
不变,即可保旧状勿替[21]。至若国处飘摇欲倒之境,所恃者厥唯青年。而青年尤贵乎有建设之长,排难之力。方之齐家[22]者,处败坏家庭,必先改良其家风。而此家风又为素所熏染,改之维艰。然舍此一道,别无良策。是非有大毅力,排万难以创之,不易成功。诸君之于国家亦宜以改革家风之道改革之,决无用其迟疑。盖青年今日之责任,其重大百倍于他人。而又只此一策足以兴国。自寻生路于万难之中,吾希望诸君处现今之地位,先定一决心焉。知其难处,必破其难关。而后立志,定方针,以从事于建设。决心定之于先,方法研之于后,斯不至于无所措手足矣。家风之改革,骤视之似属甚难,然吾人不必问如何改法,且不必计前辈执权阻挠与否,但请自隗始,改革一己之恶风劣习[23]。使人人皆能如是,则其家风当然转恶为善。以己及人,以家化国,泽被全体。故吾人欲改革国家,不必思及他人,先以一己为主位,敦[24]
己之品,坚己之力,如此个人之人格立,一己之根基固矣。即以贵校论,校舍若是其小,学生不过千人。较以欧美之学校,犹瞠乎其后。然追想十二年前,天津无所谓南开,而今则巍然峙立,远近咸知者,不过以数位职员协力同心,积久所致。仅十二年之差耳,今试取校外之空气比较,已异其味。十数年间,数人之力,克使污浊空气中立一新鲜空气之所在。诸君为数将及一千,日夕受职教员之熏陶,复授以产出南开譬新鲜空气所在之能力,其所收效又奚仅如上所述。矧[25]张校长所为之事,非他人所不能为者,亦非有冒万险破危难以成之者。使诸君能如造南开之方造一己能力,则十数年后,其发达何可限量?而全国最坏风气或可藉斯一廓清之。事之思之维艰,行之而又未见其艰者,皆此类也。


但决心定矣,此后欲在社会上的一立足地,其根本预筹之方法维何?曰:在中学校锻炼之时代。何言乎?西人有云,一人之命运否泰[26],视其在中学校之生命如何以为判。盖人当十五岁以前,其体魄脑力未甚发达,期其思想言论有自主力,在所不可,而意志之决定力尤甚薄弱,故其时一切行为恒恃父母师长之指导。逮出中学而入大学,或置身社会,其时身体发达已足,意志已定,如染恶习,期其改舍,诚非易事。故吾人唯十五岁至念[27]五岁之间为人生最重要之时期,抑亦最危险之时期也。诸君在南开攻读,校风尚好,危险似较他校减少。然不过减少耳。校风为学生所造,品行良否,要仍以一己之修养力如何为断。盖在十五岁以下,其责任可归之父母师长,至此十年中则纯恃己力。昔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,其弟子言曰:“吾非以学问授汝,乃教汝以如何造学问。”斯二语也,为世界教育家所心认而于中学校尤有莫大之关系。教员之教,教其学生也。仅教其知学问耳。功课授以如何读法,道德授以如何守法,绝非使学生如其言而行,便可立成完人。孔子至圣,所言亦只于指导世人。是故教员授学生造学问之方,苟因其言而悟,推而行之,未有不成完人者也。且在中学校时代一切习惯品行,皆于是立其基础,善者因之,恶者舍之,一生之人格立矣。不然时机一过,毕业中学或出而问世或投身大学,入自由教育时代。其恶习惯吾人虽欲排去,而种种方面,已挟之使不得遁。其难犹变更帝制而复共和也。譬之吸烟,年长之人,亦知其害,而习惯已成,欲禁吸之,且难于反帝制。犹早眠早兴者,偶尔失眠,其困苦亦甚。总此以观,恶校风为学生所造,品行良否,要仍以一己之修养力如何为断。盖在十五岁以下,其责任可归之父母师长,至此十年中则纯恃己力。昔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,其弟子言曰:“吾非以学问授汝,乃教汝以如何造学问。”斯二语也,为世界教育家所心认而于中学校尤有莫大之关系。教员之教,教其学生也。仅教其知学问耳。功课授以如何读法,道德授以如何守法,绝非使学生如其言而行,便可立成完人。孔子至圣,所言亦只于指导世人。是故教员授学生造学问之方,苟因其言而悟,推而行之,未有不成完人者也。且在中学校时代一切习惯品行,皆于是立其基础,善者因之,恶者舍之,一生之人格立矣。不然时机一过,毕业中学或出而问世或投身大学,入自由教育时代。其恶习惯吾人虽欲排去,而种种方面,已挟之使不得遁。其难犹变更帝制而复共和也。譬之吸烟,年长之人,亦知其害,而习惯已成,欲禁吸之,且难于反帝制。犹早眠早兴者,偶尔失眠,其困苦亦甚。总此以观,恶习惯排去固自不易,而良习惯已养成者,去之亦艰。是此十年中果能舍恶就善,养成良好习惯,则一生可受其益,非然者,“少小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[28],施一分力改良习惯,于二十五岁以前者,此后用十倍百倍亦未必能矣。品行坚定,既为他年入世之基,则今日在中学校中,各种恶习务铲之使尽,不容其有丝毫存留。即以诳言[29]论,在今日中国,最为流行之恶习。虚夸声势,盛誉他人,虽贤者不免。似此不足为病实则结果趋全国人民溺于虚妄而通国皆假。究其因何莫非幼小养成之。举一反三,希诸君勇于改革[30]。若俟之异日者,诚非吾所忍言其结果矣。


吾人之品行,何者为满足?斯诚难以一言尽之。然欲将来立身社会,而不为潮流所激动[31],入于歧途,则意志坚定是。今吾人欲作一事,以必达其目的为指归,其所经之艰难困苦,非所计也。此为成功秘诀。方之[32]乘舟,欲抵一地,中途遇逆风,意志薄弱者必折舟而回,顺则复行。旅进旅退,徘徊中途,终无达彼岸之望。使遇事而悉如此,则均无所成。故凡事欲计其成,必须有一种坚忍不拔[33]之气随之。匠人制桌,陶人制碗,织工运机,事无大小,致力一也。无论聪明愚鲁[34],果其气不颓,力不怠,则大小必有成,结果无或殊。所谓命运,上天非能预判之也。孟子所谓“养吾浩然之气”[35]是也。故在此十年中锻炼之,使此十年光阴未掷虚牝[36]。意志果克坚定也,则后日事业终可底成。使优游[37]岁月无所适止,则结果亦如之。或问曰:养成意志坚定之方维何?曰:遇事循其理而,在学校中举动一准乎师长,似无所操练也。实则以小推大,无稍差异。攻读者喜新厌旧,择一弃百,不得谓之为是。性近文科者,于算学一道终以明澈为目的,则结果必如其愿,此学生时代最易发生之事。若是则虽吾性所反对之科,可变为所爱近之课。推之一切,无不破的矣。此属于积极的。若消极者,性远于理化,厌之。则令吾所长者特别发达,随时随事增吾知识,于是吾之品行当然因之高尚。而意志亦逐渐坚定。岂必待出校后而始可注意磨炼也哉?再,此种意志当发动时,必须审慎周详,叩之良心而无愧,问之师长而称喜。然后倾吾力之。非则滥行不审,徒见其害也。学算学、习外国语者,因其困难干燥,遂生厌怠之心。然决不能因其难置之弗学,且从而坚其志,破其难关。一而再,再而三。终见其算学、外国语有发达之望也。昔之思想迟滞者,今转因之敏捷,移其智而习他学科,所在皆易。逮入社会,以其坚定之志,入困难之境,亦无所谓困难矣。盖内界能力可抵抗外界艰难,今日学校之修养,即预储此项能力。磨炼多年,他日之结果当所向无敌。古今中外豪杰圣贤传记,吾日读之,崇拜之,终弗及坚吾意志,为益宏多。使诸君尽如是,则一己之人格立,中学校时代之第一品行问题决矣。[38]


就智识论,其要亦多同于品行。吾人在社会作事,非有相当智识,断不能率尔操觚。矧[39]居今之世,事业之复杂,又百倍于前哉。学术日新月异,诸君居校攻读课本,固为求相当智识。然仅将此数本书烂熟胸中,非可毕乃事也。无论中国各种书籍不甚充足,即在最完备之国,其学校亦绝对不能授学生以一切应用之学。或尽有之,逮学之既久,出而问世,时期已易,所学又未合诸世用。矧学校中课本之学问,行之于社会,又决不能柄凿[40]相入也。然则学校中之课本终无济于实用,学之何为?曰:是又不然。学校课本,授人以造学问之方法也。譬之学化学者,必先考察元素。初视水之成分,以为即元素耳。细分之斯得二种元素。由是观,凡百事理非可骤下判断。多经一次试验,必多以新发现之理。读书不可以一目了然,便妄自尊大,读竟细玩其味,方知作者苦心及命意所在。如在化学试验室未试验前与既试验后,其感想之差为如何耶?读史者必考其因果,如在战国时之秦,处极西之地,至始皇能兼并六国统一中原,乃不数十载又亡于楚汉。考其原因,究其得失,思之有悟,叩[41]之教员,或误或是,或有缺憾,取而证之于今,是皆吾人利用读书之效果。他日为外交家、为行政官,胥恃此思矣。犹之习算学者,非仅能答一二问题便为能事。使学生尽如是类,则其所学者,初不过受之教员,逮考试时仍还之教员耳,于学生何有?当学几何时,细心揣度,终则脑思细密,收其效用。体操时,罹教员扣分方始临操,身体强健非所计,则终必体魄日羸,自伤其体。因形骸虽经训练,而意志不属,决不得收其实效。反之,体魄日强,益以脑思细密,何求不遂?故吾人在学校中,藉十年锻炼之机,修养意志,开辟学问门径,使入于求学之趣途,以冀此后入世,得机斯能求学,不致学与事,截然为两途焉。

今南开职教员及学生,均为不可多得之才。而诸君何幸有如斯之练习场,得以磨炼意志,训练脑思,固诸君之根本。此后出而升学他校,留学外邦。无论其校风如何,决无妨害。脑思细密,虽高尚学科,亦不至艰于考求。而作事则意志坚定,无所谓困难处。学校如是,入社会亦然。如斯,方不负如此之学校,如此之师长也。非然者,以今日时事之危险,社会之恶习,诸君处新鲜空气之所,自不虞[42]有他。一旦出身社会,入污浊之流,其成败不敢必矣。在昔私塾时代,士子终日孳孳[43],不计意志,逮入世方知力薄能鲜。而今日之社会又污卑甚于昔,使无坚强意志之学生入之,乌见其不与社会同流哉。昔日学校中人,吾人视之以为佳者,而今置身社会,便随流合污,毫无克己能力。由外国归来,或毕业大学者,类多如是。所以然者,岂非磨练工浅,与社会相敌之力薄耶?以学问一端论,近时无复有讲之者,而士大夫尤甚。忆昔二十年前,鄙人居京[44],欲寻朋辈讲学,甚属易事,适用与否不必计,好学之心固甚盛也。今则言旧学者既渺渺难访,而新学者亦复吾人过问。若谓旧学陈腐,知者寥寥,故主持风化者无人。岂新学号称时流,及由外邦归来者,尚无此倡学能力耶?非不为也。因其昔日在学校中未尝有所磨炼,仅受学而已,预备讲义录而已。熟读胸中,考时还授之教员。教员亦与以佳评。学生用是自足,将来效力如何,不暇计也。即有在校时以研究学问发明学理为志者,逮入社会以其与社会无闻,置之不求,初则暂别,继而长辞矣。故今日社会堕落之大原,在以往青年其脑力未曾磨炼,意志未曾坚定也。若今者,国家之希望纯系诸学校青年之身矣。苟学校青年能人人磨炼其脑力,坚定其意志,倡为风气,普及全国,则国家无疆之福也。余以此期之全国学校中青年,而于南开又深吾一层希望。设比较稍佳[45]之南开,其青年亦同世俗浮沉,则全国之希望亦随之断绝矣!


鄙人今日之言,望诸君勿视为空言无补。稍加研究,当能辅助诸君之脑思意志,唯时间匆匆,不得与诸君长谈。他日设有机缘,深盼复啊、来贵校,与诸君多所商榷。至今日一席话语,尤望诸君勿忘。幸甚。


【周恩来教师评语】叙述周详而文笔之汪洋浩瀚,亦足以达任公先生之妙谛。此才岂可以斗石量。

【注释】
[1]
任公:梁启超号。梁启超(1873—1929),字卓如,号任公,又号饮冰室主人。广东新会人。
[2]
演说记:1917年1月31日,梁启超应邀到南开中学讲演,周恩来作笔记,会后整理成此演说记,并作识语。后一并刊于校内刊物《校风》第56、57期(分别刊于1917年2月28日和3月7日)。按《周恩来年谱》,此时已“在《校风》报社全体人员会上,报告上学期社务。因临近毕业,辞去总经理职务”。此手稿为四年级国文作文。
[3]
丐:请,请求。《广雅》:“丐,求也。”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:“不强丐。”
[4]
言若金玉石:在“玉”字上有点画,是作者因错写而删掉此字。金石,言其宝贵深刻。
[5]
文:辞彩。古时与“质”相对言,《论语》:“文胜质则史”。“文”即指对文字详加修饰。另外,“文”又与“笔”相对,与前言“笔之于簿”对举。《文心雕龙·总术》:“今之常言,有文有笔。以为无韵者笔也,有韵者文也。”故“文”亦可指详加修饰的文辞。
[6]
克:能。
[7]
生花之笔:杰出的文采。《开元天宝遗事》:“李白少时,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。后天才赡逸,名闻天下。”
[8]
达意焉耳:原稿修改作“仅述意焉耳”。
[9]
寝馈:睡眠、饮食。寝,睡眠。馈,饮食。寝馈其中,即沉浸其中。
[10]
他山之助:外界力量的帮助。仲长统《昌言》:“广之以他山,肃之以二物。”曹丕《以郑称为武德传令》:“错之以他山。”
[11]
本段为周恩来识语。
[12]
丁文江《梁启超年谱长编·1915年》:“正月以来,先生避地天津,从事著述事业”直至四月末旬,返粤省亲,故称“旅居”。梁氏1914年在津建造饮冰室(今天津河北路46号),梁启超寓居津门前后凡十四年。
[13]
即希令子弟来斯学校:后来,其幼子梁思礼即求学于天津南开中学。
[14]
盖国中兴学多年:洋务运动起,中国开始兴办新式学校。最早为1862年创办之京师同文馆。到1904年南开建校,已有42年。
[15]
前岁之末:后文曰“延搁年余”,故当指1915年末。此时梁启超尚在天津。
[16]
嗣以政变:指护国运动,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帝制。唐继尧、蔡锷、李烈钧等宣布独立,起兵讨袁。南方各省亦纷纷响应。梁启超遂南下奔走此事。1916年初梁原有渡日想法,亦即因此未成行。按《梁启超年谱长编·1916》:“此次护国之役,先生既为最初发动者,又为各方面之中心,其居沪期间的种种筹划布置和运动,实为此役成功的最大关键。”
[17]
素愿:与“夙愿”、“宿愿”同义。
[18]
并希望贵校□□□□俱长:因文稿残损,有四字不知何字。《周恩来早期文集》作“荣誉与日”。
[19]
厥,其,代词。
[20]
苟其□□:原文□□二字模糊,可能是“守成”二字。
[21]
替:衰败。《说文》:“并,废也,俗字作替。”《离骚》:“謇朝谇而夕替。”王逸注:“替,废也。”
[22]
齐家:治理家庭,即前文所说“重兴已败之家庭”。《大学》:“其欲齐家者,先修其身。”
[23]
改革一己之恶风劣习:此句旁有“即家风全部已改善一分”句。
[24]
敦:奋勉。敦品即磨砺品德。《归田琐记》:“先生敦品励学。”
[25]
矧:音shěn,另外,况且。
[26]
否泰:坎坷与顺利。否、泰皆为《易》卦象。“否”下坤上乾,故卦象“天地不交,否”,天地闭塞不通之义。“泰”下乾上坤,故卦象“天地交,泰”,天地顺畅之义。
[27]
念:应为“廿”。与下文所说“至此十年中”、“与二十五岁以前”正相吻合。
[28]
少小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:出自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。
[29]
诳言:谎骗,谎话。此处指夸大虚妄之言。《后汉纪·光武帝纪》:“吏诳言于长寿街上得之。”
[30]
希诸君勇于改革:在原文“勇于”二字上有圈画,旁有“立时”二字,改后的句子为“希诸君立时改革”。
[31]
而不为潮流所激动:意即不随波逐流。
[32]
方之:即仿之,比如、比作意。
[33]
坚忍不拔:即“坚韧不拔”,形容意志坚强,不可动摇。苏轼《晁错论》: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唯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”
[34]
愚鲁:愚笨。
[35]
养吾浩然之气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敢问夫子恶乎长。曰:‘我知言,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’‘敢问何谓浩然之气?’曰:‘难言也。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则塞于天地之间。其为气也,配义与道;无是,馁也。是集义所生者,非义袭而取之也。行有不慊于心,则馁矣。’”
[36]
掷虚牝:平白浪费。韩愈《赠崔立之评事》:“可怜无益费精神,有似黄金掷虚牝。”
[37]
优游:优裕闲适。《晏子春秋·内问下》:“优游其身以没其世。”
[38]
下有∟符号,此段至此止。
[39]
矧:音shěn,亦。
[40]
柄凿:柄,斧柄,凿,木凿。斧柄榫头与木架凿孔不同,一圆一方,谓不相合意。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卷六:“若柄凿不相入”。
[41]
叩:问。
[42]
不虞:本指意料外事,此为“不惮”意。
[43]
孳孳:通“孜孜”,勤勉。陈澔集说:“孳孳,勤勉之貌。”
[44]
按《梁启超年谱长编》及梁启超《三十自述》,1895年2月,梁氏与康有为同入京会试,“本不为会试,第颇思假此名号做汗漫游,以略求天下之人才”,3月即有公车上书事。是年在北京创办强学会,结交谭嗣同、陈千秋等人。1896年3月又“去京师至上海”,结交黄公度与马相伯兄弟。10月便归粤。1895年2月至次年3月,梁氏居京一年有余。
[45]
稍佳:这二字原文改作“良好”。

分享你的喜爱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